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通渭县

通渭旧城换新颜

 2021/12/22/ 15:54 来源:定西日报 张虎强

  □ 张虎强

  近年来,通渭群众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不断增长的私家车和拥挤的交通路段形成了新的矛盾;对高质量生活的渴盼与县城狭小的容量成了又一对尖锐的矛盾……

  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通渭县交上的是一份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赶考路上”的康庄大道

  一直以来,通渭县群众都渴盼县城道路能变宽变直。

  近年来,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渭县经多方筹措资金,总投资约3.6亿元,积极推进路网建设,2019-2020年城区共开工建设城市道路主次干道8条9.2公里。

  通渭县滨河路设计长4.23km、宽30m,采用二幅路结构形式,人行道4.5m+绿化带2m+主体道18m+绿化带2m+人行道3.5m,贯通西环路、体育馆路、襄南路、温泉支线、温泉大道等道路。同时,建成或在建永和街道路及桥梁工程、华川路道路及桥梁工程、南滨河路道路及桥梁工程……

  这些道路的建成,打通了通渭县城市道路交通的脉络,“四横十二纵”路网全面优化,县城架构进一步拉大,悄然改变着城市格局。

  用条条大道回应群众渴盼,这是通渭近年来的新容颜、新气质、新气象。

  旱塬变“水城”

  多少年来,通渭县的群众渴望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有一泓清泉。

  牛谷河在通渭穿境而过,是通渭县一条重要的河流。通渭县实施牛谷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一系列水系景观,让活水注入城市脉络、激发城市活力。

  牛谷河湿地公园是通渭县第一个湿地公园,在通渭县的城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23901.4㎡,湿地水体面积8010.3㎡、绿化面积11127.6㎡,主要种植芦苇、灯芯草、睡莲等水生植物和国槐、金丝垂柳、海棠、金叶女贞等生态树种,配套建设环湿地道路、广场、人行栈道、亲水平台、四角亭、绿化照明、绿化给水,打造既能净化牛谷河水质、又可让城市居民休闲、散步、娱乐的生态湿地公园,大幅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每天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晨起锻炼的人们在通渭县滨河路生态湿地公园内,慢跑或者打拳,缕缕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生态湿地公园内微波粼粼的水面,使通渭县城变得灵动了起来。

  牛谷河畔,宋堡水库像一对眼睛一样,灵动自然。水库总库容18万立方米,在缺水期供给通渭县城区及周边8万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兼顾周边区域温棚的抗旱应急用水和城区工业用水。不啻于此,水库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突出。在水库旁边配套公园,将“水”和“绿”和谐统一,生出景来。

  2021年6月,通渭县引水入城,在通渭县人民医院建成目前全国规模超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康复科水疗中心,集“医、康、养、健”四位一体,借助历史悠久的富含氟、偏硼酸等40多种微量元素及化合物的通渭温泉水,采取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壮大温泉康养产业,全面激活提升“水”价值。

  水与城的良性关系,是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人居理念,通渭县巧借自然,打造“水城”,与古老的哲学智慧一脉相承。

  匠心,即是为民心

  通渭县将“绿色”和“智慧”融入城市建设中,匠心独具。

  投资7600万元,建设牛谷河20里水岸农耕文化风情线。这是近年来通渭县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是通渭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设“公园城市”的一笔杰作。

  文化风情线分为长征文化景区、水上游乐区、生态绿化区。生态绿化区以园区绿化为主,有塑胶跑道、观景步道和林下健身区,共栽植乔灌苗木24万余株、种植绿地62亩;水上游乐区以水面为主,周边布置有景观绿地、驿站、观景亭、景桥;长征文化区围绕长征主题雕塑设置绿地、水景和喷泉、绿廊步道、园路及林荫广场、草坪、灯饰形成滨河路景观带。

  20里牛谷河水岸农耕文化风情线的建成,让通渭县城“公园化”,通渭由此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通渭县坚持“一路一景、一园一品、成片成林”和“三林共建、六化并举、增量增绿”的原则,打出街巷道路增绿、单位小区播绿、水系沿岸添彩、山体修复加绿、收储土地覆绿组合拳,城区绿地面积达13.3万平方米,“绿城”建设已具雏形。

  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通渭县建成城区城市公共停车场、马营路生态停车场、滨河路中段生态停车场等8个智慧停车场,“见缝插针”,引入绿化,新栽绿地32000平方米,绿化率达73.13%,同时,在停车场修建休闲健身、儿童游乐、绿廊步道等,让绿色健康成为通渭新时尚。除此之外,配建含充电桩停车位、车挡系统、监控系统、照明等附属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步引入通渭城建。

  夯实“硬基础”,畅通“路循环”,刷新“绿画卷”,做活“水文章”,让通渭城市建设更有温度、更有品质,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