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渭源县

在创新中闯出新天地——“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渭源县产业带贫见闻

 2020/11/10/ 15: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临近中午,经营农家饭庄的周红霞开始忙碌起来。

元古堆村一角。

  优运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渭源县脱贫攻坚工作收到突出成效。据介绍,目前渭源县已累计形成村级光伏电站、金鸡产业园、投入市场主体的设施农业固定资产等扶贫资产价值11.65亿元,每年收益达到8000万元以上,135个建档立卡村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一般村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怎么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动力?渭源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创新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机制。对投入合作社、扶贫车间等形成的扶贫资产,在明晰产权到村的基础上,主要用于7000多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增收,不再获取村集体收益。

  其次,创新贫困户参与共享机制。制定村集体经济资产收益使用监管办法,通过贫困户参与劳动获取报酬的方式,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发放村级公益事业劳务补助。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原则,严格绩效管理,有效解决“资产收益一股了之、公益性岗位报酬一发了之”的问题。

  据介绍,按照光伏收益80%用于公益性岗位和公益事业劳务补助支出的要求,全县共开发保洁员、护路员等8类村级公益性岗位5085个,岗位工资2000-6000元不等,根据劳动时间按月考核发放。在家有劳动能力的1.8万名贫困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劳动,每小时平均发放劳动补贴10元。

  再次,创建“三保底再分红”管理分配机制。渭源健全了合作社“一户三表四制”,由政府为合作社购买会计服务,规范运营,强化监管,累计投入循环股金1.17亿元,保证贫困户发展产业收益。构建了保贫困户最低收入、保底价收购、保证补贴资金变股金循环成本,合作社盈余按股权分配和交易量分红的“三保底再分红”管理分配机制。全县有2.1万户贫困户参与市场主体带动收益,其中食用菌产业1100户、花卉产业450户年保底收益在6000元以上,养殖业3197户年保底收益在10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2500户每亩保底收益1500元以上,小杂粮450户每亩保底收益2000元以上。

  第四,创新基层网格化治理长效机制。其中,全面开展以“大走访、解民忧、强堡垒”为主要内容的面对面和煦春风行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组道路硬化、村庄巷道硬化等意见,安排资金2亿元,修建291公里。

  科学、有效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有力发挥了杠杆、导向作用,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轨道。

  元古堆村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空壳村”变成了富裕村,村集体年收入达40万元。采访中,王宝林说,“下一步,要利用村集体收入加大旅游投资,打造乡村旅游基地。40万元只是起点,100万元才是目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