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全链严管:定西市“四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 璐 通讯员 赵小龙
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储备粮轮换则是守护“米袋子”安全的关键一环。2025年以来,定西市努力克服粮价波动、旱情、汛情和地震等复杂因素影响,以“早部署、严标准、强科技、实监管”为抓手,积极开展粮源考察、产销衔接,及时调度入库进度,全面提升地方储备粮轮换质效,有效夯实了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统筹部署:高位推动轮换“稳着陆”
定西市遵循“市级统筹、区县落实、库点执行”的科学原则,于2024年12月便早早下达2025年度储备粮轮换计划,为全年工作谋定先机。市县财政、农发行等多部门迅速行动,形成强大合力,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轮换贷款、储备补贴费用等关键问题,为企业轮换工作扫除后顾之忧。
轮换企业更是主动出击,选派业务骨干奔赴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开展广泛考察。考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粮情,与当地粮商深入询价问价,还严格抽样检验,全方位锁定优质粮源。同时,企业提前做好人员培训、设备保养、仓库维修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为轮换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严控质量:筑牢粮食安全“防火墙”
质量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定西市建立起全链条质量监管机制,在考察粮源阶段,就认真审核第三方粮食质量报告,对水分、杂质、容重、重金属等关键指标严格把关,只选取符合要求的优质小麦。
入库前,依托市、县两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的先进设备,如近红外检测仪、重金属快速分析仪等,对入库粮食逐车进行细致化验。全市累计检测小麦、食用植物油样品达657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质量的细节。入库后,再次对2.1万吨小麦、355吨食用植物油逐货位扦样检验,确保每一批入库粮油质量安全可靠。
不仅如此,定西市还建立了完善的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完整采集每批粮食的产地、收购时间、检测报告等重要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让每一粒粮食都有迹可循,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科技赋能:激活粮食管理“新引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定西市全面推广“四散化”作业模式。移动式卸粮机、皮带输送机等先进设备纷纷登场,快速卸粮和过筛,实现短距离转运和高效作业,大大提升了入库效率,让粮食入库变得更加轻松快捷。
同时,依托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平台,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粮堆温度、湿度,结合视频监控、数据管理等技术,实现粮食入库、储存全流程可视化、透明化“穿透式”监管,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安全是粮食管理的底线。定西市严守“两个安全”底线,入库前对所有粮库仓房设施和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粮温检测等装置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作业现场严格执行“人车分流、设备定检、人员培训”制度,组织安全演练16场次,培训作业人员260人次,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粮食轮换工作保驾护航。
严格验收:稳固政策储备“压舱石”
验收环节是保障储备粮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定西市组织粮食和储备、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组成专业验收组,严格按照国家粮食库存检查方法,对轮换入库储备粮进行全面细致的验收。
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进行实物测量计算、核对入库榜单,还对新粮采购招标合同、发货明细、检验报告、榜单等原始资料进行现场核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通过严格验收,确保轮换入库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符合储备粮管理“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让全市地方粮食储备真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定西市通过统筹部署、严控质量、科技赋能、严格验收这“四招”,在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定西市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17日泾川:秋播生产有序推进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 2025年09月08日甘肃下达1545万亩旱作农业任务 全力推进粮食产能提升
- 2025年08月01日【乡村·新聚焦】让陇原粮仓更充盈——全省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观察
- 2025年07月23日平凉优质粮油产品亮相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