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定西新闻

陇中五载奋楫路 定西万象焕新颜——定西“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10/31/ 09:00 来源:定西日报 记者 王霞飞

  (三)

  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与产业发展的软动能。

  五年来,定西以“强基础、兴产业”双轮驱动,破解发展瓶颈,夯实发展根基。

  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历经多年攻坚顺利通车,不仅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隧道施工技术难题,更实现了兰海高速全线贯通,让定西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的脉络更加通畅。

  全市6个县区通达铁路,安定、通渭迈入高铁时代,圆满实现“县县通高速”,曾经的“交通末梢”正加速转变为“区域枢纽”。

  交通优势的凸显,为招商引资打开了新局面。

  定西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创新推行“五式工作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五年来,三一重能、华润三九、山东天成等一大批企业落地定西,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了定西经济的坚实根基。作为“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定西始终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4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7亿元、年均增长12%,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定西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马铃薯产业同样成效显著,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4亿元,较2020年增长25.7%,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曾经的“救命薯”变成了如今的“致富薯”。

  工业经济的崛起更显亮眼,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了288户,较2020年增加170户,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年均增长16%,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2024年接待游客2461万人次、旅游花费141.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32%、184%,“药都薯乡、壮美定西”的文旅名片愈发闪亮。

  从“县县通高速”的路网织密到特色产业的聚链成群,从营商环境的品牌树立到工业实力的量级跃升,定西以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激活了产业发展的“软动能”,实现了交通枢纽优势与经济发展效能的同频共振。

  (四)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成果。

  五年来,定西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将82.8%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用一件件实事回应群众期盼。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学校4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覆盖所有县区,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实现了高职教育“零的突破”。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地,推行床旁结算、“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措施,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投入运营57个养老机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县区全覆盖,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结对帮扶·爱心定西”行动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解难题,累计办实事4.68万件,用爱心温暖了陇中大地。

  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

  跃动的数字、增长的态势,来自于定西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与“五比五看”行动,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形成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

  砥砺奋进的五年,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凝结奋斗的汗水,每一处变化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每一位陇中儿女都是这段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参与者与共享者。

  如今,经济运行量质提升,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更富潜力的新定西,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阔步迈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