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 姣 张官杰
深夜,陇西县文峰镇崇文社区的王先生又一次被楼上直播带货的张女士吵醒,一边是灵活就业的宝妈,一边是需要休息的邻居,社区干部调解犯了难:“两边都有理,可法条没写清,劝解都少了底气。”
这场邻里纠纷被社区立法信息采集员敏锐捕捉,通过“群众有话‘码’上说”微信小程序,迅速转化为一条立法建议:新兴业态在居民区的发展边界,亟待法律清晰勾勒。
“有啥想说的,扫一扫‘码’上说这个码,填上去就行!”居民王冬冬对这个二维码很熟悉,“把咱们的诉求填上去,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就打电话联系我,帮我解决事情,非常方便。”
崇文社区探索“一平台、三步骤、四结合”工作法:搭建立法信息平台,按照“拓展采集渠道、发挥代表作用、开展‘回头看’”三步流程,将立法信息采集与宪法贯彻实施、代表工作、民主法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结合,详细记录、归纳居民立法需求。去年至今,该点已上报90多条建议,12条被采纳。
“咱们老百姓以前觉得立法是‘上面’的事,”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畅莹说,“现在不一样了,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或者参加社区板凳会,自家遇到的烦心事、想到的好点子,就可能变成将来法律里的一字一句。”
当崇文社区的居民动动手指就能提建议时,二十里外的云田镇北站村,村支书宋飞正带着由老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五老”立法信息采集队伍走村串户。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串门拉家常,下地看庄稼,总能听到最实在的百姓心声。
“炕头坐一坐,田埂走一走,好建议自然就冒出来了。”宋飞说。一次走访中,宋飞和同事发现村民韩奇家80平方米耕地因路边排水渠堵塞严重塌陷,他们便立刻联系县乡公路管理站现场办公,很快疏通了水渠,平整了土地。“给村上反馈后,村上解决得很及时,是真办事儿!”韩奇连声道谢。截至目前,北站村已征集各类建议31条,筛选提交5条有价值的立法“金点子”,实现了立法信息采集与基层重点工作互促互进。
为了让这些来自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声音更专业、更有用,陇西县司法局组织干部主动走进农家院、社区门。“我们走访入户,既是收集大家的想法和困难,也是给大家送‘法治菜单’上门服务。”普法与依法治理股干部付博介绍,他们整合了律师、“法律明白人”、调解员、法律顾问这些专业力量,变“坐等咨询”为“送法上门”。今年以来,抓住重要节点,开展普法宣传80多场、法治讲座60场,解答咨询449件次,同步征集到立法建议18条。
“2022年到现在,光我们文峰镇立法联系点就征集到了60条立法意见和建议,”文峰镇人大主席赵永斌说,“把这些老百姓琢磨出来的‘金点子’尽可能多地写进法规里,大家才真切感受到,立法这事跟咱老百姓的生活是连着的。”
如今,从社区指尖轻点的二维码,到村里“五老”穿梭田埂的身影,再到司法局送进家门的“法治菜单”,这些来自家门口、沾着泥土气的智慧与声音,正汇成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向立法殿堂,使宏大的立法事业真正在泥土里扎下根,在烟火气中生长,惠及千家万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04日甘肃省政府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印发
- 2024年12月24日临洮:探索立法联系点新模式汇聚民意民智
- 2024年09月25日甘肃省拟立法加强监管生活饮用水卫生
- 2024年06月04日嘉峪关市精准立法护航城市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