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社会民生

定制客运“驶”入快车道 定西交通绘就惠民新图景

 2025/04/25/ 09:23 来源:定西日报 记者 张浩然 实习生 张怡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浩然 实习生 张怡

  近年来,传统道路客运“定车、定时、定线、定班、定价”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随着群众出行需求日益多元,定西市积极推动道路客运供给侧改革,客运企业自主灵活选择上门接送、定点接送、短途驳载等多种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预约、动态调度等优势全力打造定制客运服务体系,成功实现从传统固定班线客运向个性化运输服务的转变,为城乡居民带来全新出行体验。

  从“人等车”到“车等人”

  在陇西县火车站外,一辆辆贴有“定制客运”标识的新能源商务车正有序停靠。乘客安思达通过“陇西定制客运”小程序预约了10点前往定西北站的行程。这种“线上预约+智能调度”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客运“固定线路、固定班次、固定站点”的限制,乘客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提前预约行程,便可自主选择上下车地点,享受“门到门、点对点”的直达服务,真正实现了从“人等车”到“车等人”的转变,平均候车时间相较于传统班线减少了40%,票价也比同类客运服务降低10%—15%。

  “以前坐车需要去车站买票,现在我只需要在手机上就可以下单买票,而且出门就有车坐。这个车(定制客运)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现在基本上是我们出行的首选。”经常往返于市区与县城的安思达感慨道。

  近年来,陇西县交通运输集团积极探索定制客运发展路径,先后投入2400万元购置80台小型高级新能源小客车,开通陇西至兰州(东、西)、天水、定西等8条定制客运专线,日输送旅客2000余人次。

  “我们采取‘短、小、快、优’的运行模式,既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陇西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客运分公司经理赵志刚介绍。

  优化线路,安全护航,织密织牢“幸福网”

  临洮县地处兰州都市圈核心辐射区,长期以来受限于机场和铁路的空白,公路客运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2024年底,定西交运集团临洮分公司斥资1000万元购置40台新能源商务车,正式开通“临洮—兰州”定制客运服务。目前已开通西线(临洮县城—兰州西站)和东线(临洮北站—兰州中川机场)两条支线,为两地通勤、商务、旅游等出行提供绿色高效的新选择。

  定西交运集团临洮汽车运输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愿臣介绍道:“我们公司开通的临洮—兰州定制客运服务,致力于填补传统客运市场的服务空白。定制客运车辆参保额度高,乘坐安全系数优。做到安全、高效、贴心地服务群众。”

  为保障出行安全,每辆定制客运车辆都配备便携式安检仪,同时,动态监控安检系统“全覆盖”,实时监控车辆运行,为出行安全筑牢屏障。

  “作为一名临洮出行的客运驾驶员,我都会仔细检查车辆的轮胎、灯光、制动等,拒绝带病出车、疲劳驾驶。用高质量的服务为临洮人民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定西交运集团临洮汽车运输责任有限公司驾驶员王广涛说。

  融合发展,赋能产业振兴

  定制客运的创新实践,并非简单的客运升级,而是一场深度融合的发展变革。与文旅融合,开通通渭县高铁站至陇上神泉、漳县至贵清山等旅游专线,推出“车票+门票”“餐饮+住宿”一站式服务,让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超10%,实现了客运与旅游产业的“双向奔赴”;与“货邮”融合,10条“客货邮”定制客运专线穿梭于城乡之间,服务触角延伸至10个党群服务中心,曾经困扰乡村的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被有效破解;与产业融合,围绕定西宽粉、通渭书画、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开通2条销售直通班线,80余吨农产品搭乘定制客运“快车”走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放运营车辆232辆,开通定制客运专线22条,累计服务群众66.23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1325万元。穿行于陇中大地的定制客运车辆,已经成为串联城乡发展、衔接产业民生的流动纽带。展望未来,定西交通部门将持续推进运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服务模式,让这趟满载民生福祉的“定制快车”,在便民惠民的康庄大道上全速驰骋,驶向城乡共荣的美好新图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