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县区聚焦

漳县:特色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2024/11/19/ 17:38 来源:定西日报 通讯员 蔡峰 王琴琴

漳县:特色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蔡峰 王琴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擘画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这对我来说感触是特别深的,从刚开始创业的艰苦,到现在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和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进步。”漳县东泉乡陇盛园林合作社负责人成明感慨道。

  陇盛园林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荒山、荒坡,流转撂荒地1600多亩,建立了云杉、香花槐等苗木基地。同时,鼓励带动东泉乡5个村的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务入股,把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并吸收当地3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4年来发放劳务工资258.3万元,配股资金分红90.5万元、土地流转分红42.1万元,不仅绿了山沟,还富了百姓。

  东泉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千亩种植规模基地,栽植元宝枫、金叶榆、紫叶李等7个树种,套种芍药、中药材、油菜、藜麦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还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猪、鸡、中蜂等养殖,延伸发展乡村旅游,建成综合性现代农业木本油料、旅游观光基地,辐射带动当地30余户农民就地务工增收,昔日的撂荒地成了今日的致富田,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多产业开花,才能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外出打工。如今,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打工,一天能挣80元,真是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上班’。”王随银是村里的脱贫户,自合作社建成后,她就在黑木耳种植基地打工,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山高谷深的东泉乡胭脂村,气候湿润、景色宜人,最适合发展培育食用菌产业。农民王小斌盯准这个新型产业,建立了“金田园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投资205万元,建成黑木耳种植大棚20座、晾晒棚4座,挂袋菌棒53万棒,带动农民59户,吸收当地群众30多人在基地务工就业。

  “我们一直做的是订单农业,加工后的成品远销陕西、四川等地,销路不成问题,又是机械化的种植和收割,成本投入少,除去流转土地费用,每年的收益还是很好的。”辉丰草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晓勇说。

  东泉乡瞄准本地市场空白,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依托韩川村燕麦加工车间在产品深加工及外销方面的优势,流转3村1600亩土地,种植优质猫尾草、燕麦等,鼓励群众优先种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检测。同时,招聘附近农户到车间内务工,对收割的牧草进行现场加工,增加当地群众务工收入,带动100余户农户持续增收,以前让农民不敢想的“遍地草”现在变成了“遍地宝”。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