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县区聚焦

临洮:党建引领促振兴 乡村产业提质效

 2024/06/06/ 16: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临洮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绿荫幽草胜花时。仲夏时节,沿洮“百里蔬菜长廊”已然进入丰收时间。走进八里铺镇二十里铺村何小桃的蔬菜日光温室,一垄垄的西红柿、辣椒、黄瓜青翠鲜嫩,生机盎然,何小桃和家人正在忙着采摘、装车,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前年村上动员让党员先种蔬菜,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蔬菜,当年就收入了5万元,大家看我收入好,这两年很多人也开始种蔬菜了”何小桃边忙活边告诉记者,政府发补贴,还邀请专家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现在承包了2个日光温室,收入估计在8万元以上。

  “我们按照‘双带双帮’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获得市场基础和种植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同时引导10个川区村加入沿洮蔬菜产业联合党委,做强本村特色蔬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每年通过蔬菜种植产业村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八里铺镇党委书记施学谦说。

  党建强,则产业兴。自2022年临洮县成立沿洮蔬菜产业带党委以来,通过发挥产业带党委的聚合效能,聚集各类项目、资金、人才合力服务保障蔬菜产业发展,打造以马铃薯、韭菜、茄子、葱蒜等蔬菜品种为主的沿洮“百里蔬菜长廊”,蔬菜产业实现了连乡成片、标准种植、规模发展。

  如今,临洮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年蔬菜产量超过百万吨,全县11个乡镇、172个村的众多农户聚集在这条蔬菜产业链上,形成了“产业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增收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提高”。

  在临洮,除了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基于党建引领下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来到临洮恒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粒粒洁白晶莹的百合正在“华丽变身”:将提前分拣、剥片、清洗好的百合进行蒸煮、断生、研磨,以及3小时的植物益生菌发酵后,一杯清甜爽口的百合益生菌原浆饮品便诞生了。

  临洮作为兰州甜百合的主产区之一,百合种植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临洮百合的销售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未形成完整百合产业链,百合种植户的收益和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扩大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沿洮蔬菜产业带党委紧盯百合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升,积极为恒德源公司争取财政扶持项目资金635万元,建成甜百合精深加工生产线和果品原浆无菌灌装生产线各一条。现在,恒德源公司可实现年产百合干25吨、真空装鲜百合170吨、即食百合银耳莲子羹25万盒,百合原浆饮品30万盒,产品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百合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使得临洮百合以多款产品丰富市场供给,有效提升了百合产业的附加值,而且还稳定了百合的供销关系,农民种植百合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据了解,临洮县通过“党支部+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定向订单收购太石、中铺、辛店3个乡镇15个村400余户党员、群众百合200余吨,在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75万元的基础上,吸纳固定和季节性务工人员257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在产业党委的引领带动下,临洮县加快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农产品“产加销”重点环节,规范提升康家崖、崖湾等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2家,开办农产品交易市场12家,发展净菜配送公司4家,建成配送网点27个,配套建成电商中心、产地仓、农特馆等电商平台企业23个,年均销售收入1200万元,培育打造“临洮珍好”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婵香源”蔬菜、“雪源金正”百合等特色蔬菜品牌6个,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接下来,临洮县将持续按照“地域相邻、川河相通、产业相近、要素相聚”原则和“一块土地、一个产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团队、一个党委”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产业联合党委组织作用,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农户与市场对接平台,形成规模,打响品牌,真正实现资源聚在产业链、收入增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赵晓花 韩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