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定西市

记忆里的年味

 2021/03/09/ 17:42 来源:定西日报 孙武华

  □孙武华

  时光飞逝,我们总是一边慨叹流年匆匆,一边加快向前的步履。而春节就像一个短暂的休止符,让辛苦一年的人们放缓脚步,计算起归家的行程,重新拎起情感和思念的行囊。

  想起过年,多少思绪纷至沓来,而每当回首过去,翻阅往事的记忆,瞬间在内心闪现的那些与过年相关的情景,都能在情感的最柔软处激荡,那一段段记忆总是那么回味悠长。

  我的家在陇中,从腊八开始,大人们根本没有闲下来的迹象,榨油、磨面、下粉的工作接踵而来,打“腊疙瘩”(就是把河里结成的大冰块,弄成小块搬回家)是重大使命,因为“腊疙瘩”是过年的必备用品,春节期间拌在甜醅里饮下,是防感冒、治咳嗽的良药。腊八过后,“扫房”紧锣密鼓地进行,人们要把一年的陈垢、灰尘清扫得干干净净。紧接着,还要更换“板沿子”(厨房架板边沿纸质装饰品)、剪窗花,又有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针头线脑的活在等着,都是为了让新年有个新气象。

  宰年猪是年前最后一件大事了,遇到好年成,家家必会养一头年猪。看着厨房案板上摆着的肉,父母亲脸上的笑容多了。

  眨眼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要送老灶神归位,迎接新灶神上岗。人们忙着蒸丸子、炒肉、蒸馍,还有过年的土豆、萝卜等自家种的菜都要做成半成品。街上赶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到了最后一两个逢集日,大街上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大人们的心思主要在油盐酱醋茶上,而孩子们满眼看到的是大街上的春叶、春联、鞭炮,当然还有各种糖果、饼干,引得孩子们流连忘返。

  日盼夜盼,到了大年三十。孩子们这天起得比往日更早,穿上了新衣服,大人们满脸笑容,比平时更显得慈爱,温情。他们把对联、春叶一一贴在门楣上、屋檐上,同时,新剪的窗花也贴起来了,此时,天地焕然一新,满村瑞气盈盈。

  年夜饭各家都要吃饺子,而后就是守岁,每个房子里点上了灯,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孩子们听着鞭炮声,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那时候没有电视,看不到春晚),觉得达到了幸福的极限。当然,大年三十的精彩仍然在继续,“奠山”(多人去山顶举行的祈福仪式)或“奠灯”(在选定的人家里举行的祈福仪式)交叉进行,这些仪式在孩子们眼中都是很好玩的集体活动,充满着乐趣。

  第二日,大年初一,最为重要的仪式就是拜年,早早起来,无论大人孩子都要逐个给长辈拜年,行跪拜礼那是毫不含糊的。至于压岁钱和糖果在孩子们的心里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引子了,一块五角的新崭崭的票子和花生瓜子糖,在那个时候太有吸引力了。

  走亲访友这个环节基本是贯穿于过年的整个过程,由至亲逐一开始,你来我往,礼尚往来,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

  村子里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之前支起来的秋千荡起来了,小曲唱起来了,锣鼓声昼夜不息,鞭炮声此起彼伏。路上到处是相互玩闹的儿童的影子和走亲访友者的足迹,白发苍苍的老人也相聚在打麦场里,相互嘘寒问暖,回忆曾经,谈论今朝。村子里充盈着满满朝气和喜气,荡漾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正月初七八左右,社火就开演了,开启了一番不同的热闹,把一个地方的文化和曲艺精神趣味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是母亲,每天换着法儿把舌尖上的年味调理得浓烈而别具一格。村子上空,飘起蓝色的炊烟,逐白云而去,这缕炊烟一直在记忆的乡情和乡愁里,激荡着情感的弦,久久不去。

  童年的年味,有说不完的细节,有描述不尽的欢乐,每一个环节都留下无尽的畅想,每一个画面都成为心里最动人的风景。现在虽然一切都成为美好的回忆,但也能时刻激发着我们生活的那份原动力,也时刻提醒着自足感和幸福感的来源出自何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