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刘祥龙 张赛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通渭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消费扶贫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电商+消费扶贫”模式,以消费促进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打造农特产品“矩阵”
通渭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草畜、果品及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小杂粮等因其品质好、无污染,备受人们青睐。
如何让这些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是全县上下聚力破解的大事。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渭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精准走好消费扶贫这一“先手棋”。
让农产品在远销时能集“名、优、特、精”于一身,首先要摸清“家底”,严格认证。
为此,县上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排摸和认证体系,对全县农特产品和带贫效益明显的优质加工产品,进行清单化管理,对生产规模、产值收益、供应期限、品牌特色等方面一一明码贴标。
目前,已认定陇上孟河、乐百味、飞天粉丝等扶贫产品19家74种,消费扶贫交易金额达到833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5531人。
搭建平台远嫁“俏女”
酒香还需巷子畅。
为了把一批批天然无公害农产品第一时间运出去,通渭县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畅通销售渠道。
借助电商求发展是首选之路。
在政府强力指导帮助下,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产业大户,不论是帮扶单位还是贫困群众,家家都按下了网络销售的“启动键”,人人都充当了时髦的“销售员”。
一时间,“电商销售”成了全县最热门的流行词。
“电商+贫困户”“电商+企业”“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全县共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电子商务服务点241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78个;物流快递站点180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78个;全县电商企业达到83家。农产品网络交易额455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619万元。
随着电商销售的深度推进,一车车鲜活的农特产品被送往全国各地,一沓沓钞票鼓起了贫困群众的口袋。
通渭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建成陆老四物流园、亿联商贸城、悦心大酒店、时代天骄广场等4个具有通渭特色的农产品体验馆,打造了集中展示、销售体验的窗口。
目前,4个馆已进驻飞天粉丝、乐百味等12家带贫企业扶贫产品246种,23家带贫合作社产品26种,农户土特产45种,手工艺品30多种,县长“直播带货”促销、消费扶贫直播团队促销等活动常态化开展。
定点帮扶联姻“婆家”
优势互补,方能互惠互利。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福清市把消费扶贫作为重要帮扶措施,深入推进。
为多渠道扩大通渭农特产品外销规模,福清市在通渭成功注册通渭县通福昌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等在线销售2692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421户1920人。
同时,福清市还在线建成通渭农特馆,通过全面展示推介,极大提升通渭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陇上孟河”微信电商消费平台,是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国家能源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为通渭量身打造的一张名片。
立足当地资源,仅今年,陇上孟河销售额就达348万元,动员本单位职工采购通渭县农特产品76万元,带动贫困户161户527人。
一花引得百花开。
今年,省、市帮扶单位身体力行、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共采购通渭农特产品177万元。县内单位干部职工自愿购销336万元。
贫困乡村不再“寂寞”
消费扶贫,打破了通渭贫困的“枷锁”。
通渭大地,因消费扶贫而生机勃勃。
通渭草畜首位产业遍地开花,东北部和西南部8个乡镇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初具规模,中南部9个乡镇花椒和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环保、无公害成了农业生产的主旋律。
曾经的“土蛋蛋”变成了“金娃娃”,贫困群众的收入正在稳步增长。从此,这块穷乡僻壤不再寂寞。
面对新的形势,通渭县将持续用好消费扶贫这个抓手,让众多“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让贫困群众一举告别贫困,奔向小康!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27日【甘肃日报消费扶贫超市】宁县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平台
- 2020年08月12日平凉市推进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上半年扶贫产品销售1.36亿元 同比增长46%
- 2020年08月10日会宁县消费扶贫销售额达到2800万元
- 2020年08月02日甘肃供销+苏宁易购,消费扶贫有“新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