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陇西县

从“药乡”到“药都”——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2020/08/26/ 14: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张爱平

  三

  清晨,朱芳菊来到首阳人才市场,与雇主谈好价格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现在是淡季,每天只有两三千人来找活,旺季时每天超过1万人呢。”朱芳菊说,她是附近的农民,农闲时就会出来找活干,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多元。

  中药材加工业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陇西县一方面引导县内切片初加工散户组建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

  按照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以中医药批发市场及仓储物流为主的文峰分园区、以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为主的首阳分园区“一主两副”布局,当地建成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2018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委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验收。

  依托园区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津天士力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正在推进实施琛蓝中药材国际化产业基地、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019年园区实现产值23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3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个体加工户达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药材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成药包装。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爱平

中药材切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罗光辉

“药都”风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贺双建

  四

  陇西县全力打造节会品牌,在2008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九届药博会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规格承办了两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学术交流、招商引资、标准发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加快培育产业品牌,这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审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坚持向科研要品牌,中天药业组建“甘肃省特色药材规范化可追溯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陇药工程研究中心”,一方制药成立“甘肃省道地中药材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组建成立了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和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以及甘肃陇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注重保障质量品牌,建成县、乡、村三级监管平台26个,天士力中天药业等6家企业入列甘肃省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中药材和中药材饮片以及农产品检验的专业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检测范围涵盖《中国药典》(2015年版)90%以上的中药材和饮片。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