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安定区

农田新升级 农民心里稳——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2020/03/27/ 14:37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崔银辉

农民正在翻松土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以前地太陡,一块地巴掌大,只能用‘二牛抬杠’的老方法种地。现在把地这么一改造,完全不一样了。”3月24日,年近花甲的刘彬实现了一辈子的梦,“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自家田地变宽变平整,能让农机‘跑’起来了。”

  刘彬是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松川村村民,也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他口里的“变”,指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了解,巉口镇按照“长不限、延山转、大湾就势、小湾取直”的要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打破原地埂界限,将原地块采取“二合一”或“三合一”的办法建设高标准农田。

  “全村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面下限宽度在10米以上,梯田软埂坡度至少达到70度,方便机械进入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松川村党支部书记康占彪介绍说。

  这不,刘彬一大早就给在城里务工的儿子打电话,让儿子去咨询农机价格。他说,之前只能靠人力种地,一年到头不得闲,儿子在外务工,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力,走个亲戚都要趁着雨天去,把人“绑”在地里了。

  而且地窄面小,稍大些的农机进不来。现在“变”成了高标准农田,刘彬慢慢道出规划:“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整装的地,让儿子先帮我看看四轮拖拉机,后面带旋耕机的。国家还有农机补贴,我也申请一下。”

  刘彬继续算了一笔账,“靠人力干活,慢——就拿撒种来说,一天撒2亩左右,自己家里50亩地得20多天才撒完。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铁家伙’一干活可了不得,10多天就能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有利于解决松川村的撂荒地问题,土地连成片,不仅便于机械化作业、便于管理,也便于土地流转。”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驻松川村帮扶队队长杨兴华说。

  今年,巉口镇计划完成4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农田后期养护。

  杨兴华介绍,现在全村群众最大的心愿是硬化村里的“产业路”,从南岔沟社牟家坪经曹家湾社接国道312线,以方便农产品运出去。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水、土、田、路等综合治理,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让农民由“靠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心里充满稳稳的幸福感。

经过初步改造的农田面积加大、地表平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