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陇西县

内生动力得激发 昔日旧貌焕新颜

 2019/07/03/ 15:48 来源:定西日报

内生动力得激发 昔日旧貌焕新颜

——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文爱凤

  沿着马云公路驱车前往焦家湾村,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排排香菇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惹眼,让人心情异常愉悦。

  焦家湾村位于陇西县权家湾镇。今年来,该镇在落实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采取多种措施让贫困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一进村口,记者便被焦家湾村新时代实践文明广场上的那道民俗文化墙所吸引。挪步向前,却见墙上镶嵌着废弃的瓦片、水缸、玉米秸秆、耕地的木犁及菌棒等,让参观者得以窥见当地的农耕文化、居住环境及风土人情。

  权家湾镇党委书记许贵祥指着墙体上的那些物件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是垃圾,放在这里成景点,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捐赠物件旁边标注捐赠者姓名,增加了群众的尊严感与获得感。

  76岁的老党员朱付明,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广场上转一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美美地欣赏一番“墙上博物馆”,他捐了5000片瓦片用于民俗文化墙建设。

  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心疼那些瓦片时,老人笑着说:“不心疼,不捐也是闲放着,卖了也就换两包烟,一下子就抽掉了,没意思。”

  朱付明老人还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路被水冲得坑坑洼洼的,很难走,现在村里修了水泥路,还建了文化广场,村民的日子过得都有点像城里人的日子了。

  民俗文化墙遵循“看得见山水、勾得起回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构思,结合居住环境、村庄布局,依山就势,依路就弯建设,形成“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墙一文化”的格局。

  焦家湾村妇联主任王萍告诉记者,捐赠物件和参加义务劳动可以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到“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商品,这激发了村民保护环境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村移风易俗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村民王兴明高兴地说:“我用积分兑换了一条毛巾呢,以后有用的垃圾再也不乱扔了,捐赠了还可以用积分兑商品。”

  如今,村民们都不乱扔垃圾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村民自家的院子里更是被收拾地整齐有序。

  环境的美化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但只有村民的生活真正实现富裕,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产业支撑,是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陇西县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收入的根本之策,焦家湾村的大多村民更是通过养殖牛羊与种植香菇脱了贫、致了富。

  家住焦家湾村焦家湾社的杨贺喜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通过养牛和种植香菇,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致富能人,还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养牛和种植香菇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2014年,杨贺喜因女儿得病致贫,生活陷入困境,他积极向村委会提交了贫困户申请书,通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收入核查、民主评议等程序,他最终被确定为焦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奋进自强的杨贺喜并不喜欢“贫困户”的帽子,他主动联系村委会表明自己的发展意愿和帮扶需求,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结合实际问题与政策导向,为其“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帮扶档案。

  缺少发展资金,帮扶干部帮助他申请了2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缺乏养殖技术,驻村干部对他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

  政策与技术的支持,激发了杨贺喜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他积极配合驻村干部,修建圈舍1座,引进西蒙塔尔牛基础母牛2头,并探索出了“种养结合”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种植高蛋白饲草玉米、紫花苜蓿等牧草来保障牲畜的给养。

  同时,杨贺喜还积极争取福建省连江县援建项目,新建香菇菌棚1座,发展设施农业,年内利润达到8000元左右。

  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构建社会帮扶、东西协作、定点扶贫等社会扶贫格局,深化与福建连江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扶贫协作,目前连江县有22个乡镇、57个村居、10家企业分别与陇西县17个乡镇、57个深度贫困村、10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与4所学校、2家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对接落实帮扶资金3972万元,计划实施种养殖、食用菌、扶贫车间、光伏电站和农业产业保险等项目。

  截至目前,种养殖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建成扶贫车间4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72人,落实567户贫困户危改补助340.2万元,向连江县输转贫困劳动力330人、销售特色农产品价值3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50多万元。

  杨贺喜还很注重自身致富能力的提升,不仅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还利用网络学习,将专家的理论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养殖技术,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016年,杨贺喜大女儿的病治好了,杨贺喜一家也成功脱贫;2017年前半年,他家收入达到以往最高值,因此他于同年10月份还清了全部债务;如今,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杨贺喜家养有基础母牛4头,经营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的香菇大棚1座,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他的脱贫秘诀是,干部帮扶引导,自己也主动尝试,一步一步往上走。

  杨贺喜成了村里的致富“名人”,同村人看到他的日子越过越好,养牛种菇经济效益高,便纷纷前来学习请教。对于乡亲们的请教,他总是积极帮助,他说,“乡里乡亲,互相照料,大家一起进步。”

  看到周围农民朋友靠养牛和种香菇发家致富,杨贺喜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如今,焦家湾村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实现脱贫致富,也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据了解,权家湾镇年内将实现171户688人脱贫和5个贫困村(权家湾、桌儿岔、陈顺、赵家岔和郑家川)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实现全镇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