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安定区

青山依旧唤春风

 2019/04/28/ 15:07 来源:定西日报

青山依旧唤春风

——全国“三八红旗手”马海莲的人生故事

  □ 贵荣 汪德 

  采访马海莲女士时,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老人已接近耄耋之年,虽然略有小疾,但依然精神矍铄,非常健谈。《古兰经》有言:“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而马海莲不是神,也不是神的使者,她是一位回族女兽医,她有着绚丽的人生故事。她是定西市安定区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第一人,她曾被国务院和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群英和全国“三八红旗手”。遥想当年,她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山外青山楼外楼

  1942年2月,马海莲生于香泉镇(原香泉乡、香泉公社)陈家洼村一个贫苦的回族农家。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旧习惯势力的影响下,大人们没有让她这个女孩子去上学。1957年,她已是一个16岁的大娃娃了,当时村里组织不识字的娃娃和一些大人们上夜校学文化,她带头参加,颇为积极。通过两年多的夜校学习,她由文盲变成了村里的识字人。她不但能写简单的书信,一般书报的大部分字她也能认识。就这样,通过不懈努力,她用两年多时间从一个一字不识的文盲,变成了一个“脱了盲”、还识字不少的女孩子。1958年2月,县上在香泉招收少数民族干部,17岁的马海莲被“相中”。在征得马海莲和她家长的同意后,经县上批准,吸收为国家干部。就这样,她“摇身一变”,走进了乡兽医站。参加工作后,马海莲积极性特别高,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训和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帮助,不但学会了取药,而且学会了一些为骡、马、牛等各类牲畜治一般性疾病的初步知识,成了乡上一名难得的女兽医。然而就在这时,马海莲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工作却给她带来了麻烦。因为她和其他男同事一样,共同参于牲畜繁殖发展和疾病防治,一些思想守旧的回、汉群众看不惯,而且多有非议。他们说,搞兽医太下贱了,一个女娃娃怎么能当个兽医,何况还是个回族女娃娃……这件事家里人很快就知道了,原来马海莲参加的工作是给牲口治病,因此感到很丢人。她的哥哥发火了,和她大吵了一架,父母亲也不认她了,一气之下干脆不让她进家门。但马海莲坚持说,自己干的是公家的事,公家的事就是革命工作,革命工作就有分工。她认为,“我们县是个农业县,农业就有农林牧副,而发展畜牧业就要有兽医,兽医也是革命工作,只要革命需要,干什么工作都一样。”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马海莲一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认准了的路,她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她说:“山外青山楼外楼,你们不让我进家门,我就住在兽医站,我的工作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好。”

  咬定青山不放松

  1960年,马海莲已是19岁的大姑娘了。按当时《婚姻法》规定,男20、女18就可以结婚了,但马海莲因为与家庭一直闹别扭,心中不快,还不想找对象。这时,与她相好的女同事给她介绍男朋友,她却没兴趣。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娃娃一到年龄,大都结婚生子,到结婚年龄还一直拖着不结婚,也不是办法。这时,马海莲也犯起了愁。过了一年,关心她的女同事又劝她,“《婚姻法》规定女生18岁可以结婚了,你已是20岁的大姑娘了,不要再拖了。”于是,她就索性决定,可以和介绍的男朋友见个面。同事介绍的这位未婚男士名叫李贵,汉族,是一位转业军人,为人正直诚朴,但见面后效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谁知,马海莲是个爽快人,在同事引领下只见了一面,她就相中了,便一口答应了下来,真可谓一见钟情。他们决定,当年春节就举办结婚仪式。但马海莲万万没有想到,家里听到这一消息后,又一次闹翻天了,哥哥和父母亲坚决反对。上次,参加工作当兽医员,与家里闹得不可开交,这次谈对象,又犯了“大忌”。但具有反抗精神的马海莲并未退让,她说:“《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我与谁结婚,这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着。”马海莲就是这样一个敢向旧习惯势力挑战的坚强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己作主,使婚礼如期举行。因为父母反对不让进家门,在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马海莲与转业军人李贵就在定西县公安局会议室里举办了自己简单的婚礼。马海莲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大破旧俗的勇气,组建了汉族与回族结合的新型家庭。她笑称,自己的家庭是个民族团结的家庭,李贵就是她们家的绿水青山。1961年结婚后第二年,马海莲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她想抱着孩子回一趟娘家,但父母还是不让进家门。马海莲并不灰心,她先后多次请人上门求情说好话,让她进家门,但均无济于事。直到1964年,第二个孩子生下来后,她又请了公社回族干部马华多次上门“说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哥哥和二位老人说通后了,于是她便领着丈夫,抱着两个孩子,踏进了“断交”七年的娘家大门。从此,她成了新中国第二个“刘巧儿”,开始了她正常的新生活。

  踏遍青山人未老

  马海莲不但是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妈妈,而且也是一个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国家工作人员。1964年,她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时给孩子喂不上奶,奶水渗透了前胸,泪水打湿了滴血的心,然而她还是毅然决然并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受得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就这样,她一步一个脚印,用艰苦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她的动人事迹,一时传遍十里八乡,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地、省和全国的先进工作者。1959年10月1日,她作为少数民族先进代表,前往首都北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光荣地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庆国庆观礼,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马海莲回忆说,在北京,她和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一起照了像,朱德委员长在宴会上给他们敬了酒,晚上还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只是周总理去朝鲜访问,没有见上,留下了遗憾。她说她当时啥也不懂,只觉到高兴和光荣。那几年,她常去省、地、县开先进会,回来后奖状都贴满了墙,但贴上一段时间,因为旧了,就撕下来扔掉了,现在唯一留下来的是一张写有“毛主席、刘主席暨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观礼的全国各民族观礼团青年学习团合影”的黑白大照片。看着这张大照片,她很满足,因为这是她一生的光荣。

  是岁月就不可能没有波澜,曾面对就不会无动于衷。不论是伤痛铭刻的记忆,还是意外带来的惊喜,经历总会告诉你走过的是是非非。重忆中吻去未息的激动,顾首中思索一年又一年。今年,马海莲已经77岁高龄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伟人毛泽东的诗句使她乐在其中,她1959年4月入团,1961年5月入党,1966年7月从香泉畜牧兽医站调县畜牧兽医站工作,至1988年退休,丈夫李贵1999年病故。一代一代传帮带,青山依旧唤春风。她教子有方,二男一女三个孩子,均事业有成。特别使她高兴的是,她的三个孙子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孙子出国留学,一个孙子国外毕业后在新西兰工作,另一个外孙子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后也就了业。眼下,她无忧无虑,尽享着天伦之乐。马海连的人生故事是一个平凡的故事,然而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故事。满目青山夕照明,青山依旧唤春风。愿马海莲老人身体健康,继续谱写更加绚丽的人生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