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通渭县

攻坚拔寨“摘穷帽”——通渭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9/02/02/ 11:24 来源:定西日报

  通讯员 赵世军

  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路上,通渭县以攻坚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2013年底,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3万户13.95万人;2014年至2017年累计减贫1.52万户7.09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51万户6.8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6%;2018年脱贫4431户2.06万人,退出39个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33%……

  这一个个沉甸甸的减贫数据,折射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这幸福,饱含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凝聚着各级干部的心血汗水,凝结着全县人民的艰辛努力。

  抓铁有痕 扛牢政治责任

  2018年,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包抓通渭县的省政协副主席郝远、省军区副司令员赵钧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通渭县蹲点帮扶,遍访贫困对象。

  通过以上率下,从县委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从帮扶单位“一把手”到帮扶干部,迅速行动,众志成城,遍访贫困对象,推动扶贫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

  通渭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扛牢主体责任,全面构建“1部3区18组198队”的指挥调度体系。组建12个专责工作组督导落实行业责任,采取春季攻产业、夏季提硬件、秋季补短板、冬季谋规划的攻坚思路,统筹推进阶段重点工作。

  各级帮扶单位尽锐出战、定向发力。国家能源局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为通渭量身打造风电和光伏扶贫新模式;福建省福清市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六大任务”,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060.43万元,带动贫困户6787户3.2万人增收致富。51名省市县领导、8个省直单位、30个市直单位、120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98个贫困村、3.03万户贫困户。第三铺乡侯坡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长郑访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夯实基础 补齐脱贫短板

  2018年,全县投入资金5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农网建设等项目,脱贫基础全面夯实。新建农村公路240公里,累计建成2176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实施引洮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所有农户都用上了安全水;大力推进新一轮农电改造提升工程,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3311户,累计完成3.7万户;新搬迁贫困户972户4624人。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构建起了健康扶贫政策体系,所有贫困村都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未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强化控辍保学,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全县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5万人次。

  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实施退耕还林11万亩、累计达到47万亩,惠及贫困人口5000多户2.4万人。857名贫困人口被聘为生态护林员,通过生态补偿实现脱贫。

  瞄准靶向 增强造血功能

  通渭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域规划、区域布局,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行产业扶贫“551”模式,构建了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特色产业”增收体系,草畜首位产业全县遍地开花,东北部和西南部8个乡镇果品产业初具规模,中南部9个乡镇花椒和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光伏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

  通过高效聚焦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全市金银花产业扶贫推进大会、“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等在通渭召开。

  2018年,通渭县坚持以“一户一策”为抓手,建立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项目库,投入3.8亿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分区域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9万头、25万只,果品基地超过12万亩、花椒基地达11万亩、中药材近9万亩。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建成村级光伏电站96个9万千瓦,带动1.8万户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把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福清、新疆等地创建劳务基地,精准培训贫困劳动力1.1万人、输出1.17万人,创收2.3亿元。引进企业在贫困村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216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脱贫攻坚的号角激活了通渭这片热土潜伏良久的内生动力,广大干部群众正在与这块大地同频共振,绘就脱贫致富的最美时代画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