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岷县

“软实力”催生“内动力”——岷县推进精神扶贫工作纪实

 2019/01/09/ 15:51 来源:定西日报

  通讯员 马海霞 赵鹏

  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缺乏信心……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这些存在于贫困户心里的“穷根”,越来越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拔掉“穷根”,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岷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的原则,在全县广泛建立“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着力开展三场会议,通过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文化惠民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线讲习,提升“我会脱贫”的能力

  “县上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的老师们来了,我对我们村今后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日前,在茶埠镇耳阳村村址内,看到县上讲习所派来的专家,茶埠镇耳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赵峻岭高兴地说。

  原来,耳阳村规划组建中药材种植购销和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对村里家庭主要劳动力进行中药材加工、养蜂技术等劳务技能培训,正在愁培训的赵峻岭,看到讲习所派来的农业技术专家和养蜂专家,一颗悬着的心马上放下了。

  2018年以来,岷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际,突出便民、高效、实用原则,建成四级“新时代讲习所”。特别是在面向农民宣讲时,该县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邀请党员干部、技术专家、致富能手、脱贫带头人等,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种养技能、创业经验等“点菜式”授课,用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农业技术带到了群众家门口,为广大贫困群众注入脱贫致富的强劲精神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378个,开展讲习活动2023场次,讲习员人数达2291人,参加群众4.6万人,讲习所真正成了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三场会议,激发“我要脱贫”的动力

  前几天,马虎才别提多自豪了。原来,村上组织脱贫户给大家讲讲经验,马虎才能好好露个脸了。

  家住麻子川乡上沟村的马虎才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驻村干部结合“一户一策”,认真分析了马虎才的致贫原因,详细制定了脱贫计划。在已经安排扶贫专项贷款的基础上,2018年,驻村干部又帮他申报了中药材种植和中蜂养殖培训。在产业发展上,中药材种植加上中蜂养殖,一年就收入了6万元,这让马虎才笑得合不拢嘴。

  在“两户”见面会上,马虎才自豪地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他讲得仔细,乡亲们也听得认真。

  2018年以来,针对在部分贫困群众中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岷县大力开展“两户”见面会、“村民知情大会”“三说三抓会”活动,进一步提振干群脱贫攻坚信心。

  所谓“两户”见面会,就是召开脱贫户与贫困户的见面会,即脱贫群众现身说法,以典型示范户为榜样,教育引导广大贫困户转变观念,提升自身发展能力。部门、乡镇及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两户”见面会及时了解掌握贫困户动态,及时跟进、精准施策。“村民知情大会”是创新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形式,探索推行由村主任主持,包乡县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知情大会”制度,坚持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干什么由群众自己说了算,怎么干让群众自己来决定。“三说三抓会”是指群众说问题、干部说政策、法官说法律,

  抓控辍保学、抓政策落实、抓急难需怨为内容的活动,让群众能够充分晒问题、发积怨、说需求、说矛盾,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解答,直面问题,消化怨气,理顺情绪。

  岷县通过三场会议,让脱贫群众走上“讲台”,向贫困户谈政策谈经验,让村务晒在阳光下,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结成对子、认成亲戚,切实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文化惠民,坚定“我能脱贫”的信心

  隆冬时节,在寺沟镇立林村文艺演出现场,一股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清新律动迎面扑来。一句句撼人心魄的艺术台词,一个个形象逼真的舞台场景,把群众对党的崇敬与热爱、报答与感恩演绎得淋漓尽致,为现场观看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注入了强大的脱贫攻坚正能量。

  精神需要文化滋养。岷县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弘扬正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舆论引导作用,以精准扶贫扶志扶智为核心,把理论、政策、文艺、技术等要素有机嫁接,创造编排了方言小品《彩礼风波》《懒汉食苦果》、普法小品《心头肉》、乡土花儿《唱脱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积极宣传脱贫攻坚理论政策、纠正不良倾向、培育致富技能,在理论宣讲中让贫困群众“治愚”,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岷县还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大的优势,开设了“掌上讲习所”,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观看扶贫小品、聆听乡土花儿、为抵制高价彩礼微电影点赞,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群众纷纷转发分享精彩的扶贫文艺作品,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文艺作品的精神感染力,坚定了群众“我能脱贫”的信心。

  移风易俗,增强“我先脱贫”的底气

  秦许乡大族沟村村民康长忠是村里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的带头人,他的“零”彩礼做法一开始也引来了村里群众的不解。可就是这“零”彩礼,让女儿和女婿完全没有了负担,放手为生活打拼。短短一年时间,女儿和女婿靠养蜜蜂、种药材,一年收入近5万元,全家的好日子着实让乡亲们羡慕了一把。

  康长忠只是岷县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岷县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多项措施有效治理婚嫁彩礼过高、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组织359个,并与“两代表一委员”、教师、医生、职工、工商户、农民等各界群体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增强了道德约束力。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文明岷县“十百千”系列创评,打造十项文明创建品牌,评选百名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千户“五星级文明户”,全县已评选表彰最美家庭48户,好媳妇、好孝子、好公婆890多人,五星级文明户1150户,总结挖掘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婚丧事简办先进典型48例,树立“零彩礼”典型28个,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先进集体和个人35例,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同时,岷县不断加大文明新风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在网站、微信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制作了《岷县“十不”行为规范》公益广告片和移风易俗微电影《彩礼风波》,在县广播电视台及“两微一端”广泛传播。各乡镇、村社分别在宣传栏和其他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倡导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在全县营造了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精神扶贫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岷县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精神扶贫助推产业发展、精神扶贫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动能,贫困群众也形成了竞相发展脱贫产业、争先恐后脱贫致富的浓厚氛围,逐步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