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定西  >  安定区

安定:草牧业铺就绿色脱贫路

 2018/08/15/ 09:4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安定:草牧业铺就绿色脱贫路

  甘肃经济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易思耿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西北腹地,雨热同期、多晴少雨,昼夜温差较大且土壤为弱碱性,适合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生长,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西北地区牧草的最佳种植区。近年来全区上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草牧产业,在草上掘金、绿中寻宝,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交融,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生态产业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路子。

  “我们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西部草都’核心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切实做好‘小草大产业’这篇文章,释放生态红利。”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在多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推介安定草牧产业。

  扩大优质牧草基地 打好发展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草牧产业要发展,如何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就是发展基础。“优质牧草喂良种牛,牛粪还田牧草长得旺,牛肉价格高,这就是生态效益!”安定区农业带头人张维汉在宁远镇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牧草7000亩,同时开设了大型养牛场和有机肥厂,目前存栏800多只西门塔尔牛。

  当地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型农业主体,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有效途径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加快建设牧草生产、加工调制、配送为一体的牧草基地,努力提升草产业发展水平。

  “原先种地,一亩收入1000元。现在种优质牧草养牛,一亩收入3000元,翻了三倍。”石振忠是马莲村的养牛专业户,他家牛棚里20余头肉牛所吃的饲料都是自种的良种玉米草,饲草转化让石振忠尝到了甜头。

  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指挥棒,在石振忠的带动下,现在马莲村八成农户都开始种优质牧草饲养牛。

  2017年,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04万亩,以饲用燕麦、玉米为主的一年生饲用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鲜草总量达300万吨。2018年,安定区新种植多年生牧草10万亩以上,种植青贮专用玉米25万亩,饲用燕麦8万亩,饲用甜高粱2万亩,更新复壮多年生牧草15万亩以上。

  壮大草牧加工企业 延伸产业链条

  安定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农户”的模式有效延伸产业链,让当地草产品走出去,走上了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

  “香港赛马场马儿吃的就是咱们安定的优质牧草。”安定区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益民骄傲地说。2017年,在安定区召开的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及发展论坛上,中国马业协会向安定区授予了“定西市安定区中国马业协会高端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牌匾。

  科技就是生产力。该区通过积极衔接,和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签订了加快推进发展草牧业合作协议,有效提高了草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延长了产业链条。

  近几年,随着青海、西藏、内蒙古等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周边省份对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草产品需求逐年递增。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地区90%以上的草产品需要进口我国产品,这为安定草牧产业走出去,扬帆“一带一路”提供了发展机遇。

  民祥牧草聘请中国草业领域权威专家当技术顾问,建立定西市饲草新技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的各类青贮饲草畅销全国,成为上海光明乳业、伊利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固定牧草供应商。

  近年来,安定区培育建成粗饲料加工点114个,壮大了甘肃民祥草业、甘肃现代草业、定西巨盆草牧、宁远甲天下等8家大型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裹包青贮饲料为主的各类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0多万吨,草品年销售额达10亿多元。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转变生产方式

  “家里四口人,两个娃娃上学,媳妇陪读,劳力就我一个,家里30亩地根本种不过来!”安定区石峡湾镇新建村村民代成说,“现在把地交给合作社种草,地变成了钱,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工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